上海居住证没办落户
在上海,居住证与落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持有上海居住证并不等于完成落户(即获得上海户籍),但它是非沪籍人员在上海长期居住、工作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重要凭证。
上海居住证主要面向在沪合法稳定就业、居住的非本市户籍人员。办理居住证后,持证人可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,如子女义务教育、参加社会保险、办理出入境证件、申请公租房等。居住证分为普通居住证和积分居住证。其中,积分达到标准分值(目前为120分)的持证人,还能享受更多市民待遇,比如子女可在沪参加中高考。
而“落户”指的是将户口迁入上海,成为拥有上海户籍的市民。落户途径包括人才引进、居转户(持有居住证满7年并满足社保、职称等条件)、应届生落户、留学生落户、投靠落户等。其中,“居转户”是最常见的落户方式之一,要求申请人持有居住证累计满7年,且近连续缴纳社保和个税,符合中级以上职称或最近4年有36个月社保基数达两倍以上等条件。
因此,仅办理了居住证并不代表已落户上海。很多人长期持有居住证但未满足落户条件,仍属于“常住人口”而非“户籍人口”。要实现落户,还需根据自身情况满足相应政策要求,并通过审批流程。
总之,居住证是过渡和积累资格的重要工具,尤其对于希望通过“居转户”等方式逐步实现落户的人群而言,及时办理并持续续签居住证、积累社保和积分,是迈向落户的关键步骤。建议关注上海市人社局发布的最新政策,合理规划个人发展路径。
